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石嘴山市推進碳排放權
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相關部門,中央、區屬駐石相關單位:
《石嘴山市推進碳排放權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9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石嘴山市推進碳排放權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為規范我市重點企業碳排放權交易,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根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改革全面融入全國碳市場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全區“六權”改革推進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揮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激勵和約束功能,推動我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2023年,啟動全市碳排放權改革,電力行業碳排放管理更加規范,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和配額履約更加順暢。2025年,按照國家統一安排,有序擴大交易范圍,碳排放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健全;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分別達到15%、16%。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完善碳排放報告管理機制。制定石嘴山市碳排放權監督管理方案,監督重點排放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行業技術規范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活動。建立名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名錄,動態調整重點排放單位名錄,連續兩年未達到排放當量標準或因停業、關閉或者其他原因不再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不再排放溫室氣體的,及時移出重點排放單位名錄。按照自治區有關政策,指導重點企業規范碳排放履約交易、碳排放報告編制、信息披露等工作流程,提高碳市場運行效率。(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核查規范》等相關文件要求,推動重點排放單位建立健全碳排放內部管理制度和數據質量保障體系,規范開展指標檢測、數據填報、月度信息化存證等工作;充分發揮“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作用,開展市級審核工作,保證碳排放數據質量。(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規范配額交易和履約程序。監督重點排放單位落實國家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制度,規范開展賬戶管理、交易結算等工作。督促相關單位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鼓勵碳排放配額有富余的單位進行市場交易、出售獲利,監督存在缺口的單位通過市場購買方式按時履行清繳任務;鼓勵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配額清繳,但抵銷比例不超過應清繳配額的5%。(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碳排放權監督管理。建立清繳預警機制,根據自治區生態環境部門碳排放配額分配結果,督促重點排放單位開展配額清繳。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加強碳排放質量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數據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處理拒絕履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義務、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等行為。(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嚴格信息披露和信用管理。落實《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企業公開承諾、信息依法公示、社會廣泛監督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加強注冊登記、交易、核查、清繳履約等環節信用監管和激勵,將不及時足額履約及其它有關碳排放權交易違約行為納入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實施聯合懲戒。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依法調查處理投訴舉報問題,引導公眾、媒體等對重點排放單位相關活動進行監督。(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石嘴山市分行,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提升綠色低碳發展和增匯水平。加快推動各領域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穩步實施冶金、水泥、平板玻璃、電石、合成氨、煉油及乙烯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改造,推廣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和工藝裝備,嘗試開展綠色社區、碳達峰園區試點建設。持續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升全市碳匯水平。按照國家、自治區指導意見,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碳排放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積極協助自治區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加強碳排放權與山林權、用能權、排污權的統籌銜接,促進良性互補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審批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拓展碳金融服務。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貸款,探索開展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業務,拓寬綠色項目融資渠道,擴大低碳金融服務供給。生態環境部門與銀行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互通碳交易納入企業名錄、碳排放抵押貸款業務進展等情況。依托生態環境領域重大項目庫,嘗試儲備一批氣候投融資項目。(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石嘴山監管分局、中國人民銀行石嘴山市分行,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夯實自愿減排項目基礎。有序推進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開發,鼓勵企事業單位實施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推動林業碳匯計量評估,在自治區統一安排下,探索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的林業碳匯交易。儲備自愿減排量項目,用好碳排放權抵銷機制,鼓勵企業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自身碳排放。(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控制工業領域碳排放強度。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實施“四大改造”打好工業轉型發展攻堅戰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快優化產業結構,開展工業企業能效“領跑者”和能效水平對標達標行動,推進工業能效、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改造,加大工業清潔能源利用力度,在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實施重點用能企業節能診斷。嚴格落實能耗雙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動態監控高耗能項目。推進水泥行業原燃料替代,以熟料生產環節節能減排為重點,推動水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建立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加強全市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建立完善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林等領域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開展碳排放監測試點,加快提升碳排放監測能力。配合自治區開展森林、草原、濕地、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和碳儲量評估。加強碳排放權核查有關檢測單位監管,提升計量標準支撐保障能力和水平,健全碳排放標準計量體系。(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一)提升企業資產管理意識。加強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交易培訓,提高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主體責任意識,鼓勵企業增強碳資產管理能力,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監督重點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按行業指南要求開展碳排放數據收集、填報,加強原始手工檢測記錄管理、重要指標檢測及設備裝置規范校驗等工作,夯實碳排放核查基礎。(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以上重點任務后期如遇國家、自治區政策調整,則按最新規定執行)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碳排放權改革專項小組統籌協調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和改革工作,加強對碳排放權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研究碳排放權各項改革任務和重要事項,推進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改革專項小組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做好配套政策制度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活動監管等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開展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及時推進、報送工作推進落實情況。(責任單位:市碳排放權改革專項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保障改革資金。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各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持溫室氣體及碳排放報告核查、在線監測、統計核算體系建設、評估評價試點建設、碳排放權改革相關課題研究、人才教育培養等工作。將碳排放配額交易和履約納入對縣區污染防治成效考核,對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和縣區,優先安排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和生態補償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參與者提供靈活多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強化宣傳引導。主動向社會公開信息,加強碳排放權改革政策措施的宣傳,引導企業積極履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責任,使環境資源有價、有償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綜合運用報刊、廣播、網絡等媒體,加大綠色發展理念宣傳力度,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改革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新聞傳媒中心)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