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電石化工、碳基材料、冶金等傳統制造業,是石嘴山市工業版圖中的核心板塊,也是支撐全市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承載產業工人就業的“主陣地”、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盤”,更是鏈接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起點。
????“聚焦產業轉型示范市建設,以政策賦能、技術革新、服務提質為抓手,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是必然之路。”“面對發展瓶頸,傳統產業破局突圍的關鍵,正是新質生產力。”——這一共識在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持續升溫,有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議題不僅引發委員們的熱烈討論,更催生出諸多結合地方實際、聚焦實踐路徑的真知灼見。會后,市工商聯提出的《關于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
????“企業要牢牢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改造升級,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標志性產品,推動制造業向終端延伸、向智造轉型、向高端邁進。”市工商聯副主席韓韶恩的建言,直指轉型核心。
????接到這件提案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從爭取政策支持、加大企業戰新產業培育力度、助企紓困穩生產、強化產業規劃引領等方面入手,通過政策賦能、資源傾斜、服務下沉,助力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裝備升級,以實干舉措激活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

寧夏荊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人機航拍圖
????寧夏荊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型實踐,正是生動注腳。這家位于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持續不斷研發新工藝、開發新產品,以戊二醛為主打產品的乙炔精細化工產業鏈不斷加長變粗,產品走向全球市場。2023年,企業成功躋身寧夏瞪羚企業行列。
????“近3年,公司研發費用占年營收比例穩定在5%以上,技術創新讓新質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荊洪科技公司總經理吳志強介紹,今年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企業成功爭取2000余萬元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資金,將用于升級生產設備、優化工藝體系、擴大創新成果轉化,為核心技術突破、鞏固行業優勢保駕護航。針對企業新項目用水需求,相關部門也高效協調解決,為項目快速投產、穩定運營筑牢基礎。

今年7月,由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千噸級井下巷道水平智能儲運成套裝備”下線,順利通過出廠驗收。
????荊洪科技并非個例。今年,石嘴山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爭取到位國家、自治區各類獎補資金2.3億元,為傳統制造業轉型搭建優質政策平臺;同時精準撥付資金,為轉型注入“金融活水”——海力電子、鵬盛化工等8家企業獲自治區產業創新揭榜攻關補助959萬元,西北稀有金屬研究院、維爾精工等4家企業獲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獎補900萬元,兩項資金占比均居全區首位。同時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加速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今年我市14家企業獲評自治區級數字化車間,10家企業獲評先進級智能工廠,3個園區獲得智慧園區專項資金719.5萬元。

寧夏寧平炭素有限責任公司投資6億元“智改數轉”,生產智能化、數字化控制率達到70%以上,工業“三廢”實現全部回收利用,實現清潔型生產。
????技改升級方面,今年1月至7月市屬企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7.4%,技改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寧平炭素年產3萬噸石墨化制品技術升級改造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支持名單;荊洪科技等3家企業獲國家“兩新”項目資金3325萬元。
????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上,我市聚焦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企業與項目,建立22家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庫;動態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創新型標桿企業6家、瞪羚企業9家,進一步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研發準備金制度與財政傾斜,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邁進;支持寶馬興慶等14家企業新建或改擴建實驗室、小試及中試車間,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精準政策為產業“定向導航”,充足資金為創新“輸血供氧”。二者協同發力,讓新質生產力從“潛能”轉化為“動能”。今年1月至7月,我市電石化工、冶金、碳基材料等傳統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接下來,我們將以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為契機,全面推進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緊盯科技創新、加速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傳統制造業集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緊盯綠色發展,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引導傳統制造業走上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首頁
市政府
政務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
走進石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