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對31戶企業建立聯系服務機制,對130戶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監測機制,及時研判和分析稅收變化趨勢
●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全年民生支出98.9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1%
●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三項費用,清理收回存量資金1.5億元,騰出資金加強對“兩新”“兩重”等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
本報訊(記者 雷永福 通訊員 孫麗紅 閆雯雯)2024年以來,我市克服宏觀經濟環境嚴峻復雜、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等方面的困難,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穩步推進財源建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防范重點領域風險,為推進產業轉型示范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我市聚焦收入增長目標,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按月緊盯包抓到人,對31戶企業建立聯系服務機制,對130戶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監測機制,及時研判和分析稅收變化趨勢,依法依規強化收入征管,稅收收入拉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個百分點。落實落細稅收優惠政策,確保“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效益”,2024年,全市減稅降費退稅32.4億元。以“六權”改革、“四水四定”為契機,通過處置閑置資產等挖掘非稅潛力,拉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5個百分點。
同時,我市堅持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全年民生支出98.9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1%。籌措資金2.87億元,改善提升辦學條件,支持教育提質擴能;籌措資金0.34億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賦能文旅融合式發展;籌措資金1.42億元,拓寬重點群體就業渠道,加大穩崗擴崗力度;籌措資金1.3億元,落實困難群眾救助、特殊群體服務保障等政策;籌措資金0.89億元,持續推進4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籌措資金0.62億元,支持發展設施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確保糧食安全領域投入;籌措資金3.62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老舊小區和城市更新改造等,打造美麗宜居城市新風貌;籌措資金1.75億元,支持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城市燃氣老化管道改造等,推動安全水平提升。
此外,我市牢固樹立習慣“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三項費用,清理收回存量資金1.5億元,騰出資金加強對“兩新”“兩重”等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籌措資金1.33億元,支持企業開展科技研發、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兌現科技創新后補助、“鏈主”、“小巨人”等企業獎補政策,激發企業經營活力;籌措資金3.26億元,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加快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工業產業提質升級;籌措資金1.17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等,發揮消費券拉動作用撬動社會消費23億元;籌措資金12.57億元,支持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三圈三網”等項目建設;籌措資金1.81億元,推進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工作,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
我市還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明晰市與轄區用水權有償使用費、公安輔助警務人員、企業養老保險等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進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實現財政專戶線上支付全覆蓋,對33個部門、45個項目6.78億元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市本級財政績效管理工作連續5年獲自治區考核優秀等次,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連續2年獲自治區考核A類先進。同時,利用政府公物倉管理平臺提升閑置低效資產使用效能,納入資產2605件價值2.21億元,調配資產700件、出租出借房產16處,實現收入0.09億元。發揮政府采購政策作用,授予中小微企業采購占比89%,節約資金4.2%。“融資服務”指標在2023年度全區優化營商環境測評中取得優秀等次。落實金融惠企政策,全年召開“政銀企”對接會13場,簽約授信意向書64份,授信13.65億元,融資擔保機構降費讓利0.15億元,平均擔保費率0.5%。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