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營造林7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2.6萬畝,河東沙地系統治理等被確定為國家級示范樣板工程,賀蘭山東麓水源替代工程加快建設,黃河干流出境斷面連續8年保持Ⅱ類優水質,環境空氣質量六項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在第十九屆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上交流推廣……翻閱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來,我市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謀劃2025年重點工作,報告提出了“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上攻堅提升”的目標任務,指出綠色低碳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要奮力打好“能源安全綠色發展攻堅戰”,加快建設美麗石嘴山。
????聚焦這一目標,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抖擻精神、提振士氣,圍繞生態建設熱點話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從業者,市人大代表田春梅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報告圍繞著力建設美麗鄉村、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作了全面具體的安排,市生態環境局將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積極落實好各項工作。主動與相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進一步規范環境執法檢查,減少企業檢查頻次,助力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為進一步創新、創優全市營商環境做出積極努力;加快梳理水、大氣和固體廢物治理項目,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環保項目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提升治理水平,減少污染排放;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解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
????“我市始終將生態綠化建設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久久為功,持續開展生態綠化治理行動,顯著改善城市生態綠化環境。然而,在生態綠化建設管理方面還面臨著水資源匱乏、管護投入不足、市場機制不活等問題。”市政協委員王家邦表示。為此,他建議,要立足區情、市情,進一步優化水資源用水結構,按照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合理優化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用水比例,加大生態灌溉水利項目投資建設力度,加快地下水水源替代步伐,深化生態綠化用水制度改革,切實減輕地方政府生態綠化財政壓力和水費負擔。深化國有林地經營權改革,發揮林業建設管理自我造血功能;深化林權改革,加快推進山林地賦能增效,推動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市政協委員李洪濤十分關注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他認為,該工程的實施將有效保障沿線人民群眾、工礦企業和產業發展安全,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是一項重大基礎性、戰略性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為此,他建議,嚴格按照我市防洪規劃要求,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合理設定洪水防御標準,抓住山洪溝道泄洪受阻與城市發展空間受限這一主要矛盾,從山洪資源化利用上做文章,變“泄洪”為“蓄洪”,為城市發展拓展空間。把海綿城市建設與完善區域防洪減災體系結合起來,優化城市防洪排澇分區和通道設置,因地制宜建設城市洪澇調蓄空間和超標準行洪排澇通道。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市政協委員孫軍勇建議,以垃圾分類、廢棄物處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全面統籌城鄉及園區垃圾轉運及配套,建立覆蓋全市的醫療廢棄物、建筑垃圾、餐廚污泥、廢舊物資、園林垃圾等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集約化閉環體系,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應收盡收、循環利用。圍繞建成投運的石嘴山生活垃圾綜合處置產業園,著力打造集焚燒發電、沼氣提純、生物質提油、有機蛋白提煉、蒸汽輸出、爐渣協同處理、余熱及中水回用、金屬分揀提純等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產業園區,真正實現變“廢”為寶,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讓石嘴山“無廢城市”建設落地有聲。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首頁
市政府
政務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
走進石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