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化落實民生“八大工程”,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推動就業收入擴增。持續深化就業創業優先工程,大力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舉辦公共就業服務活動100場次以上,城鎮新增就業0.8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萬人以上,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培育創業實體1600個,創業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持續深化居民增收致富工程,著力拓展城鄉居民增收渠道,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著力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深化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強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自治區級優質學校7所,新增普通高中學位340個,普通高中錄取率提升至75%,基礎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穩步推進寧夏閩江應用技術學院、寧夏衛生健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康養醫教融合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支持寧夏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著力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深化健康石嘴山建設。持續深化醫療健康保障工程,建立健全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開工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兒童醫療中心。深入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完善京寧、滬寧、湘寧等合作機制,新增國家級重點???個,自治區級3個,市級15個。深入推進DIP付費改革、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強化醫德醫術醫風建設,努力提升群眾就醫滿意度。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持續深化文體惠民利民工程,實施市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提升等項目,改造提升1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辦好“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160場次,豐富優秀文化資源供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出一批文藝精品力作。高水平辦好全國槳板精英賽等體育品牌賽事,支持開展“村BA”等群眾性文體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
織密社會保障網絡。持續深化社保擴面提質工程,落實城鄉居民養老金正常調整和職工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確保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持續深化養老育幼服務工程,支持社區嵌入式養老和托育產業發展,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加快推進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建設,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